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全文

2023-11-30 10:03:15 59 0

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是***银行业监督管理***会制定的一部规范金融机构对客户尽职调查、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的管理措施。为了预防和遏制洗钱和恐怖融资活动,保护***安全和金融秩序,提升洗钱风险防范能力,***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发布了该办法。自2022年3月1日起生效,适用于金融机构和按规定应履行反洗钱义务的特定非金融机构。

1. 客户尽职调查的义务

根据《反洗钱法征求意见稿》第三条规定,金融机构和特定非金融机构应履行客户尽职调查、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义务。《办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金融机构对客户尽职调查的要求。

2. 客户身份核实

金融机构在履行客户尽职调查义务时,需要核实客户的身份信息。对于自然人,要核实其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可以通过***人民银行建立的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进行核查。

3. 风险评估与分类管理

金融机构应对客户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将其划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针对高风险和可疑客户,金融机构要进行更加严格的尽职调查和监测。

4. 存档保存期限

金融机构需要保存客户的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并依法设定了相应的保存期限。保存期限根据客户的风险等级来确定,一般为5至10年不等。

5. 信息共享与合规报告

金融机构之间需要进行信息共享,及时交流可疑交易和可疑客户信息,加强合规监管。金融机构还要定期向相关监管部门报告客户尽职调查和反洗钱工作情况。

6. 内部培训与自查机制

金融机构要建立完善的内部培训机制,确保员工熟悉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同时,金融机构还需要建立自查机制,对客户尽职调查和反洗钱工作进行定期自查和评估。

7. 处罚与监管

对于不履行客户尽职调查义务、违反相关规定的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将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同时,监管部门还会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确保其按照规定履行反洗钱义务。

《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的发布实施,对于进一步完善反洗钱监管机制,提升我国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防范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金融机构应加强对客户的尽职调查和风险防控工作,有效预防和打击洗钱和恐怖融资活动,维护***金融秩序和社会安全。同时,监管部门也需要严格监督和管理金融机构的履职情况,确保金融机构按照规定履行反洗钱义务,共同构建安全、稳健的金融环境。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