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限售股份?限售股是什么股?
限售股份,顾名思义,指的是在一定期限内不能自由买卖的股票。在股市中,限售股的产生和存在有着复杂的原因和背景。
1.股权分置改革背景下的限售股
在股改过程中,原非流通股转变而来的有限售期的流通股,即股改限售股,市场俗称为“大小非”。这类股票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属于未流通股本,在股改后获得流通权。
2.新股上市后的限售股
新股在上市后,为了保持市场价格稳定以及公司对股权的掌控,会限制部分股东在初期出售股票。这部分股票通常由公司员工持有,限售期一般为一年至三年。
3.限售股的法律规定
我国《证券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依法发行的证券,《公司法》和其他法律对其转让期限有限制性规定的,在限定的期限内不得转让。比如现行《公司法》第一百六十条规定,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自公司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
4.限售股的类型
限售股分为大非和小非两种类型。大非源于股改,即原非流通股;小非则指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股票复牌日之前股东所持原非流通股股份,以及股票复牌日至解禁日期间由上述股份孳生的送、转股。
5.限售股的解除
当限售期结束后,这些股票便具备流通性,这时称为限售股解禁。解禁的股票可以自由买卖,但需遵循相关法律法规。
6.限制性股票
限制性股票属于限售股的一种,主要是指上市公司按照预先确定的条件授予激励对象一定数量的本公司股票。激励对象只有在工作年限或业绩目标符合股权激励条件时,才能行使股票期权。
7.限售股的影响
限售股的存在对股市有一定的影响。一方面,限售股的解禁可能对市场供需关系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股价;另一方面,限售股的存在也有助于公司稳定股权结构,维护公司长期发展。
8.限售股的风险
投资者在投资限售股时,需要关注限售股的解禁时间、数量等因素,避免因限售股的解禁而对股价产生不利影响。
限售股份是股市中一种特殊类型的股票,具有一定的流通限制。了解限售股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投资者更好地把握股市动态,降低投资风险。
海报
0 条评论
4
你 请文明发言哦~